行路难

技术是潇洒的艺术

这里记录了一个奔三青年的点滴,他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沉淀他日常的收获。

View the Project on GitHub

28 April 2019

《周易》的学习方法

by Lonaparte CHENG

去年欧冠决赛之前,可能是受大家口中的“玄宗”的启发,虎扑上皇马专区里有人帮主队起了一卦,得到的本卦是“水天需”,卦辞总的来说偏吉,其中上六一爻的爻辞是“有不速之客三人来,敬之终吉”,这些对于志在三连的皇马来说是很好的结果了。正巧利物浦那里也有人帮利记起了一卦,结果是大凶的“地火明夷”,“初登于天,后入于地”。而比赛的结果也很有意思,先是本泽马导致卡里乌斯低级失误,之后马内扳平,利物浦正要起势之时,齐祖换上贝尔,两球解决战斗。整个过程荡气回肠。由此,我对《易》产生了些许兴趣。

学《易》之前,首先得明确学习方向。是想学习《易》,还是想学习术数?就我个人而言,自然是从术数开始入坑《易》的;但是看了几篇卦辞之后,发现他们的排布顺序很有意思,无处不在告诉我一种万物平衡,生生不息,盛极必衰,否极泰来的道理。这些道理,既是道家传统思想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更加关键的是,这些道理是逻辑自洽的(当然了,不逻辑自洽也不能流传千年),这一点对于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来说至关重要。由此我确信,《易》还是一本哲学书,学习《易》可以学习它本身的思想,而不只是关于阴阳术数的部分。

关于如何学习《易》,知乎上沐清居士的答案写得已经很详细了。我认为学《易》最关键的还是思想观念的转变。道家的思想是“自然”,学习应该也是一种“自然”的过程,所有我已知的东西都有可能是片面的,只要新的思想在这种场合下更加合理,那么我就有理由更新我的思想。我内心的一些思维观念可能是片面的,《易》的思维也可能是片面的。但在学《易》的过程中,《易》中所体现的物极必反,穷变通久的观念更加合理,那么我就应该在这种场合下接受它。至于这种观念是否应该应用于生活中,那么就仁者见仁了。

从我尚浅的学习过程来看,我先是把《易》当作一种术数,由此了解了一些易学中的基本概念,卦象,方位,数字,起卦法等。学习这些概念的时候,我在内心设置了一道藩篱,认为它们与我生活中的观念是隔离的,它们只是一种游戏规则。现在重新开始看卦辞,从乾坤,坎离,否泰,既济未济,十二消息卦等特征鲜明的卦开始,逐渐了解其他的卦。我感觉逐渐理解了“善卦者不卜”这一说法的道理:你对《易》的了解越深,处事方式就会越接近“自然”的境地:相信物极必反,穷变通久,而自己会自强不息,不断学习,不断努力,克服困难;而在人为因素比自然因素更为重要的现代社会,了解“自然”的处事方式,自然会心态平和,进退有据,为人中正,行事之前也自然不需要卜筮。当然《易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道理,各位可以自行探索,再在生活中实践。

孔子修《易》,终于未济。学习是无止境的,学《易》之路漫漫远兮,吾辈唯有不断求索,为此互勉。

tags: 书评